English

素质教育中的平等意识

2000-08-02 来源:光明日报 陈震嘉 我有话说

素质教育必须减负,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,除此之外,还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,减轻学生的压抑感。

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充满了好奇,对社会也具有责任感的雏形,他们对周围事物经常发生疑问,听故事总是问“后来呢?”但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,问题不是越来越多,而是越来越少,就是心理压抑的证明。

儿童的压抑感,青年的不信任感,不是他们的天性,而产生于家长和老师。来源于家长和老师可能是潜意识中的不平等意识,模糊的教育观念,以及历史积淀下来的自私心态。

教育不是个体行为,不是老师、家长单独能够完成的任务;教育也不是家长对子女、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过程。更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强制过程。过去的教育观念中,基本上没有受教育者的地位,或者他们总是处在从属的、被动的地位。这种不平等泯灭孩子们的个性、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。

例如,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对教育的解释,“教,上所施下所效”,“育,养子使作善”,韩愈的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”,就都明显规定了教育的单向性。教育者授予,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。不管他们有没有兴趣,愿意不愿意。《辞海》(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5月第一版)对教育的解释:“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,对受教育者的德育、智育、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。”这里,教育也是单向的,受教育者只能被施加影响,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。

当代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认识,如“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”、“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”、“教育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的直接的影响”、“教育是使受教育者从原有发展水平向发展目标转化的活动”、“教育是社会遗传机制”等等,当然都是很精辟的,虽然表述不同,但共性大于差异,其基本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,而且是传统的。

换一种思维模式,借用自然科学中的观念,笔者认为,教育实际上是一种“场”的运动(如同电场、磁场、引力场”,是教育场之间信息波的相互传递(如同电磁场之间电磁波的传递)。

教育不是自然现象,是社会现象,也即是人的活动。教育场的构成主要是人,当然也包括物,自然物和人造物,如果说物理学中的电磁场弥漫、充满着整个宇宙空间,教育场则弥漫、充满着整个人类活动所能达到的空间(人类登上了月球,教育场就扩展到月球;火星探测器登上了火星,教育场就扩展到了火星,等等)历史地说,它随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而扩大。人的个体就是一个微教育场,如同磁分子本身就是一个小磁场,电子本身就是一个小电场一样,他(她)们和教育场发生相互作用,同时具有接受信息、发送信息的双重功能,接受信息时充当受教育者,发送信息时充当教育者,因此,人的个体没有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分,同时是教育者,又是受教育者。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。要发送信息,必须先接受信息,“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”,有了信息,才有发送信息的条件和可能,就形成教育场,信息越多,场强越大,“大教育场”是“小教育场”的集合。

有了新的教育观念,有了平等的意识,素质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,就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,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。素质教育是很复杂的问题,路漫漫其修远兮,大家一起来求索。

(作者单位:北京青年政治学院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